鵩鳥臨舍作凶兆 始悟禍福原相依
「可憐夜半虛前席,不問蒼生問鬼神」,這是唐代李商隱為漢代賈誼抱不平的詩歌,慨嘆賈誼空有經天緯地之才,但皇帝卻只是諮詢他「鬼神」之事。
賈誼,少年早達,18歲已是天下聞名的才子。到了21歲,更被初為人君的漢文帝徵召,委以博士之職。於是,賈誼就成為了諸位博士中年紀最輕的一個。我們用「前途無量」四字概括賈誼當時的際遇,當不為過。
可是,人生就是起起伏伏,禍福本來就是一體。少年得志的賈誼實在太順利,順利得忘卻了「謙虛」二字。鋒芒過露的賈誼,後來與周勃、灌嬰等大臣不和,於是遭貶謫至今日湖南省長沙市任長沙王之太傅。
從人生高峰跌至低谷,賈誼並不好受,於是寫了一首《鵩鳥賦》的詩賦以自悼。
鵩鳥,是一種貓頭鷹類的雀鳥,古人認為它是種「不祥鳥」,為人帶來災禍。當正任職長沙王太傅的賈誼,忽然看到一隻鵩鳥飛臨其舍,「誼自傷悼,以為壽不得長,乃為賦以自廣也」。
那年,正是賈誼謫居長沙的第三年。長沙「卑濕」,本來就不是什麼好地方,而且賈誼也正經歷着人生的低谷,還要遇上這一種不祥的鵩鳥,心裏自然很不好過。於是,擅長卜筮以推休咎的賈誼就占了一卦,卦曰:「野鳥入室兮,主人將去。」難道鵩鳥真是不祥之鳥嗎?事實上,賈誼並非怯懦之人,他直接問鵩鳥道:「我將要到哪裏去?如果是吉兆,請直接告訴我;即使是凶兆,也請你把災禍言明。」死生何時、吉凶何在,賈誼其實都不在乎,他只介意自己被命運牽着走。
萬物常變 終有規律
當然,鵩鳥並不能告訴他什麼,但是賈誼卻因而悟出其理,並藉鵩鳥之口說了出來 — 萬物是變化無窮,所以它既是常變,也是不變。常變,是指它變化的「固無休息」;不變,是指變化正是規律地進行的。故此,人生並無永恒的幸福,也無永恒的災難。賈誼認為「禍兮福所依,福兮禍所伏;憂喜聚門兮,吉凶同域」,禍福、憂喜、吉凶本來就是互相依存着,也許這原來更是一樣的事。
當一個人攀到人生的巔峰時,固然是神氣十足,但是卻要明白「高峰」以後就是「下坡路」。換個角度去想,禍福、憂喜、吉凶只不過是相對的觀念,這世上根本沒有絕對的「好運」,也沒有絕對的「衰運」。我們又何必糾纏其中呢?所謂「禍之與福兮,何異糾纆;命不可說兮,孰知其極!」
順乎自然 與道同遊
「天地為爐兮,造化為工;陰陽為炭兮,萬物為銅」,賈誼認為在「天地」、「陰陽」的作用下,萬物造化是不可猜測的。在這「合散」、「消息」千萬變化的命運中,貪戀生命、汲汲名利都是愚不可及的事。不如學習「至人」與「真人」順乎自然,獨與「道」遊,這才能「無累」、「不憂」啊!
*此文曾刊載於《文匯網》2022-12-07 。